为制定出更加契合行业需求、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2025年3月26日,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环境专业教师团队针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绍兴文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进行线上调研会议。会中,与设计系杜老师深入剖析当前环境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师资、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以及毕业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的研讨,旨在“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培育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虚拟实验室建设与校企合作升级,推动教学模式革新
在交流中,杜老师提到,绍兴文理学院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通过“机房+虚拟实验室”融合模式,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工具。同时,深化与广联达、居然之家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引入企业级项目案例库与软件资源,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艺术学院下属的环境专业的教学班已启动虚拟实验室需求调研,计划将软装设计、数字空间建模等纳入建设范畴。
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破解产教供需结构性矛盾
针对行业“企业招工难、学生留存低”的双向困境,绍兴文理学院实行“在地化培养”策略:
(1)需求导向课程改革:增设乡村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软装等特色课程模块,强化学生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2)职业素养全程培育:通过乡村振兴主题竞赛、企业实岗实训等项目,引导学生建立合理职业预期。
(3)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要求选题尽可能对接县域更新、传统村落保护等现实需求。
以赛促学服务乡村振兴,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闭环
聚焦“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要求学生团队深度对接县域企业,完成从方案设计到落地评估的全流程实践。同步建立“竞赛-毕业设计-创业孵化”衔接机制,现已有学生团队凭借竞赛成果成功注册设计工作室,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锚定区域发展需求,打造建筑教育新范式
双方谈到通过“硬设施升级+软实力重构”双轮驱动,形成“虚实结合教学、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育人体系。未来将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城乡建设领域输送更多“懂技术、接地气、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线上交流,为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后续,环境设计专业将借鉴此次交流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