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保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团队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前往保定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开展调研活动。河北大学的刘广老师热情接待我院教师团队,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一、拓展多元培养方向,培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刘广老师站在行业创新前沿,提出深化多元人才培养方向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影视传媒领域的多元人才。例如在微短剧创新发展方向,从微电影叙事维度提升学生拍摄与叙事能力,打造优质微短剧内容;MCN综合人才培育方向,顺应行业发展,引入 AI 技术,依托实践平台,培养采编播一体化人才;数字衍生技术应用拓展方向,关注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将技术洞察转化为实操能力;开设微专业、小学期及精品课程,精准聚焦行业技能培养。设置分镜师助理、跟焦员等实操课程,让学生在专业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在影视制作一线岗位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行业快节奏的工作需求,为影视行业输送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二、推动专业融合,打造复合型人才
刘广老师强调要强化影视与播音理论基础的有机融合,将播音专业在声音塑造、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优势深度融入影视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刘老师建议诸如《影视声音设计与创作》《跨媒体语言表达艺术》等跨专业课程,可以加入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沉浸式微电影配音、多声道影视音效合成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剖析经典影视作品的声音设计,精准把握影视创作中声音与影像的协同关系,熟练掌握运用声音元素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与情感共鸣的技巧,从而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与艺术水准。
三、多维赋能,提升核心专业力
在提升学生拍摄与导演核心能力方面,刘广老师提出内外部协同的培养策略。外部实践上,一方面深度融入行业生态,实战锤炼专业本领。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组织学生深度“浸入”影视公司、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另一方面,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大力动员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专业影视赛事。
内部教学中精研教学模式,夯实理论与实践根基。例如设立导师工作坊,邀请行业内经验丰富、成果丰硕的专业导师进驻校园。依据项目难度、类型及学生专业水平进行科学分层,开展针对性项目制作指导。同时,进行理论课程优化重构。对现有理论课程架构进行系统优化,适度精简影视史论课程占比,将教学资源向《视听语言》《导演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倾斜。夯实的理论基础将为学生拍摄与导演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与技术支撑。此外,利用远程教育创新赋能。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虽远犹近、如临现场”的优质教学效果。
四、总结
此次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刘广老师的深度交流,从学生多元发展出发,课程内外部维度双管齐下,为保定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影视传媒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