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宇宙》
卡尔·萨根
没有一本天文类书籍,甚至是一本科学类书籍,能与《宇宙》的雄辩和对知识的广泛涉猎相提并论。
——BBC
1.内容简介
《宇宙》一书由霍金、阿西莫夫钦佩的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卡尔·萨根历时三年精心创作,是其长销40年不衰的科普经典,是豆瓣9.5分同名传奇纪录片的姊妹篇。它启发了千万读者的宇宙认知和想象,点燃探索星辰大海的激情。
《宇宙》一书将科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结合,从我们身边的锁事追溯到万物的开端,从浩渺的宇宙视角审视人类自身。本书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异花授粉”,将科学与历史、艺术、 人类学和哲学交织,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
《宇宙》洋溢着科普著作中难得一见的人文关怀,以阔大的宇宙视野,炽热的谦卑之心,对自然、人类的命运发出止不住的关切。仰观宇宙,俯察人生,《宇宙》带来一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课。
2.作品评价
《宇宙》一书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时可能也是它对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传统科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了成功的“异花授粉"。分别独立来看,这些领域每一个都是高深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放到一处一—《宇宙》把它们编织成一张洞悉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挂毯一一它们的毗邻并列就变得显著而不可磨灭。本书将科学话题与其他传统研究领域例如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和哲学穿插交织,阐明了读者为什么和如何拥抱科学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途径。
《宇宙》的成功也反映出我们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极大好奇,以及从理性、人文、感性的角度渴望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宇宙》一书中,你永远不会感到科学边际的局限。科技的边际时时更新,但你关注的已不再是科技的边际,而是史诗般的科学探究对地球、对人类、对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已经脱离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对任何一代都适用。
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程,永远没有终点。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能够在获得之后就不必进行任何科学追求。正因如此,世界才如此有趣。
3.作者简介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duardSagan),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他曾任美国天文学协会行星科学学会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学会主席,在美国的太空计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获得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此外,他还由于在反对使用核武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许多奖励。
我们是产生了自我意识的局部宇宙。我们已经开始思忖起了自己源于何方:我们由星辰所铸,如今跳望群星;我们由100亿亿亿亿个原子组合而来,而今考虑起了这些原子的悠久演化;我们回溯着意识(至少在地球上)诞生的漫漫长路。我们忠于地球及其物种。我们为地球代言。我们要生存下去。因为这责任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那古老而浩瀚的宇宙,属于我们的起源之地。
摘自《宇宙》第十三章 谁为地球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