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好书荐读(一)
《 自愈的概率》
人的身体是一个庞大而精妙的“运转机器”, 当其中某些“零部件”受损,我们的健康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如果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症状,我们的身体完全可以依靠其强大的免疫系统自行处理;如果是比较棘手的疾病,尤其是一些恶性疾病,则必须借助外力——医疗手段来进行处理。但是现在,有临床医生在从业时发现,某些非自限性疾病也可以“自愈”,这种现象在医疗上被称为“自发缓解”。
本期好书推荐第一本书为大家介绍一些“绝症自愈”的奇迹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与规律。
注: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是指疾病的意外痊愈或病情的意外改善。绝症或进行性疾病开始好转而非恶化,个体表现优于均值成为特例,都属于自发缓解。
作者 | (美)杰弗里·雷迪杰(Jeffrey Rediger)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 | 978-7-5439-8833-0
本书作者杰弗里·雷迪杰博士执教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也是执业内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
在从业期间,杰弗里·雷迪杰博士发现医疗史上其实存在很多从绝症中自发缓解的病例,比如,患有胰腺癌的克莱尔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或手术的情况下,几年后胰腺癌凭空消失;确诊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胡安,在五年生存率只有2%到5%的情况下,数十年后依然健在......
非偶发的自发缓解案例吸引了杰弗里·雷迪杰博士的兴趣。自2003年起,他严格筛选有明确医疗记录证明属于自发缓解的病例,用16年时间持续跟进研究,并在2020年,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资料和开放讨论的心态写成本书。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十六年的研究和实践,深入探讨了自发缓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通过分析大量真实案例,揭示了免疫系统、微生物组、饮食、情绪、信心和自我认同等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不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还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了病人在面对绝症时的勇气与智慧。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作者希望读者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从而找到改善健康的新途径。
好书荐读(二)
《命悬一线我不放手-ICU生死录》
在绝望之时,人人都希望奇迹能够降临,然而奇迹之所以称为奇迹,就是因其稀少而罕见。
当奇迹不再发生,当亲人被病痛缠身,当生命被医生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需要靠着冰冷的机器和医疗手段短暂而艰难地维持,当朋友、亲人,甚至是我们自己不得不面临即将离去的事实,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请翻阅下面这本书,听一听医疗前线——ICU里的故事,或许,你会有答案。
作者 | 薄世宁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 | 978-7-5596-7237-7
关于作者
薄世宁,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在危重医学科一线工作22年,成功救治大量危重病例。
北京大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医学通识:信息时代的健康素养”主讲教师;著作《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获“中国好书”、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等权威奖项。
关于本书
在本书中,作者薄世宁凭借20多年ICU一线亲历,讲述了19个生死徘徊的真实故事。被丈夫放弃的妻子、唤醒孩子的母亲、想要回家的老人......他们经历病痛,却未曾放弃好好活着。这些故事中有面对疾病的逃避与抗争,有亲人的不舍和愧疚,还有危难时人性的幽暗与光辉。
作者以医学科普和人文叙事双重视角,还原ICU真实紧急的救治过程,科普危重症医学常识,探讨当我们面临疾病冲击时,如何做好生死攸关的关键决策:省钱还是保命、放弃还是坚守、如何做最优决策、如何建立医患信任等。
总之,这本书是一位医生的人文思考和人生体悟,是一部生命关怀之书。
作者“说”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绝不是为了制造焦虑、带来恐慌,而是让大家重新认识事关生死的困境与危机,并从中寻求更好的应对方式。让我们来听一听作者“说”。